美军:装备发展,情报研究先行!

发布时间:2024-02-21

  完全出乎意料!情报研究,就是平时开展的、针对对手装备、技术、战术、兵力部署等方面的研究,是美军装备建设中最关键的、贯穿装备发展始终的一个长链条!毫不起眼的情报研究,居然在美军装备发展中有如此重大的作用!

  先上干货!说说美军在装备建设中是怎么用情报的。

  一、没有情报,不知道装备应该设计成啥样!
  当美军决定要发展某种装备后,首先要进行方案分析,它决定这种装备应该设计成啥样。美军认为,装备(体系)是用来打仗的,设计装备(体系)必须针对对手的装备(体系)。因此,首先要摸清对手的装备(体系)的能力、强弱点等,才能知道自己的装备(体系)应该如何设计,否则设计出来的装备(体系)将无法保证克制对手。这道理很简单,也很直白。

  那么,美军是怎么做的呢?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论证团队必须得到情报研究机构的支持,主要包括:

  一是共同撰写威胁分析报告,并将其作为方案选择必不可少的输入之一。威胁分析报告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该装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威胁。这个报告根据拟发展装备的交战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模型评估对手的能力,并给出对手最具威胁装备的关键参数(如雷达截面积、装甲类型或厚度、声学特性等)。威胁分析报告被视为“国家层面最准确的威胁表征”,为拟发展装备的杀伤力、生存能力等论证提供参考,确保“装备能够满足打赢战争所需”。

  二是为拟发展装备建立全寿期任务数据计划(LMDP,有关作战对象的情报数据),在装备建设的全寿期内发挥作用。该计划随着装备建设的深入,汇集越来越多的情报研究成果,提供越来越精细的对手装备性能、信号特征、参数等情报数据,供研发、设计人员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开展己方装备、系统、设备、技术的研发。比如,为确保拟发展装备技术先进、服役后能够压制对手,研发团队参考情报研究机构提供的对手装备详细特征信息等,从对抗角度论证和确定技术指标、进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二、没有情报,无法判断装备是否能够履行使命任务!

  美军装备发展过程中,要进行多次审查,审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威胁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装备按照当前的设计是否仍然具备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如果能,则继续,否则就要对装备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装备交付部队时和服役一段时间后,专业评估机构也要根据装备作战概念设计和全寿期任务数据计划中的最新数据,全面评估装备是否能够达到初始作战能力和全面作战能力要求,为装备是否具备服役和全面执行任务条件提供决策依据。

  所有上述评估中,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汇集已经掌握的对手的最新情况,这些由情报研究机构完成,也就是说,装备方案是否需要修改、能否交付、是否具备了全面作战能力,都要建立在情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情报,上述评估就无法开展。

  三、没有情报,无法保证装备在关键时刻的作战能力!
  作战需要情报的支持,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以为这里的情报,指的就是战场上的情报监视侦察,和平时的情报研究无关。在美军这里,这种看法大错特错!

  战场情报毫无疑问重要,但美军认为,平时情报研究成果嵌入装备中,是保证装备在任何时候都有战斗力的根本。美军装备服役后,情报研究机构继续更新全寿期任务数据计划,不断丰富对手装备的详情数据(比如RCS、红外特征、电磁频谱特征、战术等)并及时存储在装备软硬件中。在激烈对抗、得不到外界情报数据支持的战场环境中,上述数据将用于辅助探测、识别和定位对手装备,发挥关键作用。这种做法在对付一般对手的时候可能看不出作用,但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传统情监侦手段发挥作用大打折扣的时候,其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可以说,集成到装备中的平时情报研究成果就是美军装备作战能力的底线!

  四、思考
  (一)美军的做法科学吗?

  情报是什么?是千里眼、顺风耳,透彻了解对手并将其体现在装备设计中,是打有准备的仗的重要体现。美军的做法,毫无疑问是科学的。至于美军做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防部在5000.86、5250.01指令、指示等文件中,明确界定了情报研究在装备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赋予其在全寿期内支撑装备建设的使命。要求“情报研究必须融入装备建设全寿期,以确保装备具有灵活有效的作战能力”。

  (二)不摸这个鹰酱行不行?

  在装备设计之前了解它可能面临的敌人或者竞争装备,应该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修课,也是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延伸到战前的强力做法。也许,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设计师在工作中就是这么做的,但自觉做和有组织地做是两回事,效果可能天差地别。美军用“国家层面最准确的威胁表征”来形容支撑装备研制的情报研究成果,足以说明有组织工作的力度。

  因此,这个鹰酱,得摸!要早摸!

(蓝海星: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