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球海战领域十大事件-作战运用

发布时间:2024-02-08

  作战运用TOP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易,知彼更难!

  No.1 美英法海军在红海持续拦截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导弹

  10月以来,美海军拦截了也门胡塞武装向红海发射的数十架/枚自杀式无人机和导弹。其中,10月19日,美海军“卡尼”号驱逐舰(DDG 64)用“标准”-2防空导弹拦截了3枚巡航导弹和多架无人机。11月15日和23日,“托马斯·哈德纳”号驱逐舰(DDG 116)拦截了多架无人机。12月14日,“梅森”号驱逐舰(DDG 87)响应“马士基直布罗陀”号集装箱船求救信号,拦截了1架无人机。12月24日,“拉布恩”号驱逐舰(DDG 58)响应2艘遭袭商船求救信号,拦截了4架无人机。12月26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2架F/A-18E/F战斗机配合“拉布恩”号拦截了胡塞武装从红海南端发射的10余架无人机、3枚反舰导弹和2枚对陆攻击巡航导弹;12月28日,“梅森”号在红海南部拦截了1架无人机和1枚反舰导弹。

  12月,法国海军首次利用“紫菀”15防空导弹进行实战拦截。12月9日21点30分、23点30分(法国时间),“朗格多克”号护卫舰(D 653)发射“紫菀”15防空导弹在距也门海岸110千米处拦截了2架无人机。12月11日,“朗格多克”号再次拦截1架无人机。

  此外,12月15日,英国海军“钻石”号驱逐舰(D 34)发射“海蝰蛇”防空导弹拦截了1架无人机。

  No.2 美海军向东地中海及红海部署多个舰艇编队

  9月以来,为防止巴以冲突扩大、强化威慑态势,美海军持续向中东部署多个舰艇编队,包括2个航母打击群、1个两栖戒备群及1艘两栖指挥舰。

  航母编队方面,9月17日,美海军“福特”号航母(CVN 78)在结束意大利港口访问后,前往东地中海部署。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CVN 69)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开始中东部署,10月28日进入地中海,并与“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开展为期3天的双航母演习,11月4日进入红海。

  两栖编队方面,10月15日,“梅萨维德”号船坞运输舰(LPD 19)抵达东地中海;10月27日,“巴丹”号两栖攻击舰(LHD 5)、“卡特霍尔”号船坞登陆舰(LSD 50)搭载海军陆战队第26远征队进入红海,开始中东部署。此外,10月18日,“惠特尼山”号两栖指挥舰(LCC 20)离开意大利前往东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

  No.3 乌军多次袭击俄海军基地、舰船及重要基础设施

  5-9月,乌军利用自杀式无人艇、巡航导弹多次袭击俄海军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侦察船、巡逻舰、油轮、克里米亚大桥等。

  一是打击俄海军舰艇。5月以来,乌军用多艘自杀式无人艇袭击俄海军“伊万·库尔斯”号和“亚速海沿岸”号侦察船,以及“谢尔盖·科托夫”号和“瓦西里·贝科夫”号巡逻舰,但均被俄舰艇标准武器摧毁。

  二是打击俄海军基地。8月4日,乌军用无人艇袭击俄海军新罗西斯克港,造成俄“蟾蜍”级(775型)“奥列涅戈尔斯基矿工”号大型登陆舰受损。9月13日,乌军用3艘无人艇和10枚“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由苏-24M战斗轰炸机发射)袭击俄塞瓦斯托波尔港奥尔忠尼启则修船厂,造成在港维修的“蟾蜍”级“明斯克”号大型登陆舰发动机舱、改进型“基洛”级“顿河畔罗斯托夫”号常规潜艇局部受损;其间,俄军拦截了7枚导弹和全部无人艇。

  三是打击俄民用目标。7月17日,乌军用2艘无人艇先后袭击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和铁路桥支柱,造成部分桥梁路基损坏、2人死亡,交通中断数天。8月4日,乌军用1艘无人艇在刻赤海峡袭击俄“白鲑鱼”号油轮,造成该船发动机舱受损。

  No.4 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展“大规模演习2023”


  8月9日至18日,美海军、海军陆战队组织开展了跨战区、跨舰队、虚实结合的“大规模演习2023”。其间,两军联合动用6个航母打击群(2个真实、4个虚拟),3个两栖戒备群(1个真实、2个虚拟),涉及25艘真实舰艇、50余艘虚拟舰艇及2.5万名作战人员,跨越22个时区,开展了全球性同步作战行动。演习瞄准“打赢现代高端战争”,从概念验证(“分布式海上作战”“对抗环境下的近海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能力试验(分布式后勤保障、全球一体化指挥及通信)、新兴技术运用(“实况-虚拟-构造”技术和无人系统)等多个维度,演练了印太地区大规模海战的可能场景,旨在探索解决未来作战中面临的问题,提升美军同步指挥控制全球跨时区、跨战区作战行动的能力,验证使用有限分散资源同时应对两场冲突的方法。

  No.5 美海军组织“无人系统综合战斗问题23”演习

 

  5-11月,美海军先后开展“无人系统综合战斗问题”23.1、23.2和23.3演习。系列演习由第3舰队承担,包括无人水面艇第1分队在内的20多个单位参演。主要科目包括:一是无人机接收处理浮标信号并传输数据;二是多型无人艇和无人机交替抵近靶艇侦察,为有人舰艇提供反舰目标指示;三是利用商业卫星传输无人系统情监侦数据;四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分发各参战平台、传感器、决策辅助工具等产生的数据;五是大型无人舰与驱逐舰编队跨太平洋长途航行;六是大中型无人舰艇与有人舰艇编队协同海上补给和人员转移等,七是联合英、澳海军舰艇验证军/商用无人系统与现有装备水下协同作战能力。演习通过有人/无人平台混合编队和作战协同,验证了有人/无人平台数据交互与融合能力,提升了无人系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No.6 美主导全球第二大海上军演“国际海事演习2023”

 

  2月26日至3月16日,美海军欧洲-非洲司令部在中东和非洲海域牵头开展了全球第二大海上军事演习“国际海事演习2023”(IMX),旨在加强美海军与盟友互用性和联合作战能力。参演兵力包括50个国家20余艘舰艇、15架飞机、30余套无人系统及10余个潜水/拆弹小组和26个登船搜救小组。演习主要开展了联合指挥控制、水雷对抗、无人和人工智能系统运用等科目,尤其重视无人系统集成运用,如英利用“美洲狮”无人机执行空中监视任务,美利用T-38“蝠鲼”无人水面艇进行由舰到岸伤员转送等。

  No.7 美海军陆战队组建首个“战斧”导弹连

 

  7月,美海军陆战队在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营地建立首个“战斧”导弹连。该连名为远程导弹炮兵A连,隶属陆战1师第11团。每个连配备16套“远程火力发射系统”,各系统配装1套MK41垂直发射装置,可装载1枚“战斧”V导弹。“远程火力发射系统”以无人型四驱“联合轻型战术车”为基础设计,可由C-130等运输机和两栖舰艇运送,机动性强。“战斧”V导弹射程达1600千米,具备对海对陆打击能力。美海军陆战队计划2030年前另组建2个导弹连,支撑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弥补陆基对陆对海中程精确打击火力的不足。

  No.8 美日首次在日本开展“铁拳”系列联合军事演习

 

  2月16日至3月12日,美日首次在日本开展“铁拳”系列联合军事演习,即“铁拳2023”,此前均在美海军陆战队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营地开展。此次参演兵力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31远征队,海军“美国”号两栖戒备群(包括“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绿湾”号船坞运输舰、“阿希兰”号船坞登陆舰),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隅”号船坞登陆舰,陆上自卫队两栖快速部署旅、第1空降旅、第1直升机旅、西部方面队航空部队等。演习科目主要包括两栖联合作战、两栖侦察、部队机动、地空火力支援、战场搜救、医疗后送及海上安全等。此次演习瞄准印太地区战场,验证了美日两栖部队实战化作战能力,强化了美盟依托日本列岛针对第一岛链的控制和威慑。

  No.9 美海军首次利用驱逐舰开展一体化防空反导试验

 

  10月,美海军用“阿利·伯克”级ⅡA型驱逐舰“卡尔·莱文”号(DDG 120)首次开展一体化防空反导试验,同时拦截了2枚近程弹道导弹和2枚亚声速反舰巡航导弹靶弹(均从夏威夷考艾岛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其间,弹道导弹由“标准”-3ⅠA导弹拦截,亚声速反舰巡航导弹由“标准”-2ⅢA导弹拦截。

  此次试验代号“警惕飞龙”,由美海军综合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导弹防御局联合执行,旨在验证单艘“宙斯盾”驱逐舰探测、跟踪、交战,以及同时拦截弹道导弹和反舰导弹的能力。

  No.10 北约开展“波罗的海行动2023”联合军事演习

 

  6月,北约开展“波罗的海行动2023”联合演习。演习由美海军第六舰队、北约海军打击与支援部队主导,参演兵力包括19个北约盟国和1个北约伙伴国(瑞典)的50艘舰艇、45架飞机和6000多名人员。演习主要开展了两栖作战、无人装备运用、战术机动、火力打击、反潜作战、防空作战、水雷对抗及爆炸物处理等科目。其中,在无人装备运用场景中,第六舰队演练了无人潜航器快速探测水雷、无人艇布放无人潜航器、无人机与无人艇协同水下地形测绘、无人艇支持前方人员撤离等任务。在两栖登陆演练场景中,美海军陆战队第2远征军第2师第6团第2营“高尔夫”连、英海军陆战队第45突击队“X-射线”连及意大利、波兰和罗马尼亚部队,利用英海军“阿尔比恩”号船坞登陆舰、气垫登陆艇、车辆/人员运输艇等装备,开展了为期2周的两栖作战演练。此次演习加强了北约盟国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联合反应能力,提升了联合部队的互操作性和指控能力。

 

来源:蓝海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