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规划TOP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易,知彼更难!
No.1 美海军发布《海军-海军陆战队一体化:海军部优先事项》
10月,美海军发布《海军-海军陆战队一体化:海军部优先事项》。文件提出,海军部将以建设灵活高效的现代化海军-海军陆战队为战略目标,推进三大优先事项。一是强化海上优势,通过提高国防工业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创新运用水下和无人技术、强化海上后勤补给能力、加强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确保一体化海军-海军陆战队在冲突和战争中获得优势。二是打造作战文化,强化教育与培训、成立海军科技委员会(STB)等,强调人才团队是核心优势,以应对不断面临的复杂挑战。三是加强合作关系,包括深化盟友关系,加强与政府、工业部门和智库等交流合作,谋求联盟联合作战优势。
No.2 美海军发布2024财年长期造舰计划
4月,美海军向国会提交《2024财年海军舰艇长期建造计划》(“长期造舰计划”),提出未来30年有人舰艇建造安排的3种方案。
方案1为基准规模,按照2024财年预算申请经费规模推算,2053财年可拥有319艘舰艇;方案2,缩减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规模(从基准规模78艘减至73艘),增加攻击型核潜艇(从基准规模60艘增至69艘),2053财年可拥有328艘舰艇;方案3,不考虑经费投入和工业能力限制,将“福特”级航母建造周期从当前的5年缩短为4年、以年均至少2艘的速度采购下一代驱逐舰和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2053财年可拥有367艘舰艇。
3种方案对2024-2028财年舰艇建造安排一致,即采购55艘舰艇(1艘“福特”级航母、4艘“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10艘“弗吉尼亚”级Ⅴ型攻击型核潜艇、10艘“阿利·伯克”级Ⅲ型驱逐舰、8艘“星座”级护卫舰、1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21艘作战支援与后勤舰船),退役62艘舰艇。到2028财年末,有人舰艇将从当前的296艘缩减至281艘。此外,3种方案均将中型登陆舰纳入保障舰船。
No.3 美海军陆战队发布第4版《兵力设计2030》
6月,美海军陆战队发布第4版《兵力设计2030》。该文件是评估海军陆战队变革执行情况和保持战略连续性的顶层文件,围绕与海军一体化建设、在高端海战中支持海军夺取制海权的总体思路,指导海军陆战队有序推进作战能力转型。
第4版《兵力设计2030》一是回顾了完成的阶段任务:支撑验证了“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概念,用“美国”级“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验证了“闪电航母”概念,组建了第3近海陆战团,发布了《设施与后勤2030》等配套文件。
二是提出了主要变革方向:指控与情报方面,发展适用空地特遣部队的小型指控系统,推动轻型装甲侦察营向机动侦察营转型;近海机动方面,推进传统两栖戒备群/海军陆战队远征队编成模式向灵活特混编成模式转变,进一步分析“两栖母舰”能力需求;后勤方面,明确可与海军一体化作战的平台系统;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方面,将智能机器人和自主系统纳入海军陆战队实验计划等。
三是明确了未来发展重点:精打系统方面,将研制低成本、空射型巡飞弹和无人机群及相应的地面通用发射器,测试低成本小型高超声速声速助推器;水面装备方面,投资首艘船尾登陆舰原型舰研制,继续强调31艘两栖舰艇的最低规模需求(包括10艘两栖攻击舰、21艘船坞运输舰/船坞登陆舰)。
No.4 日本最新国防预算披露海上装备建设重点
10月,日本防卫省公布海上自卫队未来几年装备建设重点,并于12月发布《2024财年国防预算》。综合来看,日本海上自卫队将自主研制或引进多型装备,未来发展重点具体包括:①推进2艘“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改装(2.98亿美元);②建造2艘“宙斯盾”搭载舰(26亿美元)、2艘新型护卫舰(12亿美元)、1艘14500吨级新型补给舰(5.83亿美元);③研制新型反舰/对陆攻击导弹(2.27亿美元)和高超声速武器拦截装备(5.32亿美元),目前正与美联合研发“高超声速导弹滑翔段拦截器”(GPI),未来将实现自主研发并配装驱逐舰;④研制多功能战斗支援无人艇(1.74亿美元)、无人潜航器(140万美元)和水陆两栖无人车(1.45亿美元),引进并试验无人艇(1.14亿美元);⑤研发电子战飞机(9900万美元),替代现役EP-3电子情报侦察机收集对手电子信号、通信数据及图像信息;⑥提高驱逐舰声纳性能,对12式鱼雷进行升级改进,提升对鱼雷的探测与拦截能力;⑦研发新型多波段相控阵雷达,用于探测高机动和小目标(S波段探测远距离目标,X波段探测近距离目标);⑧研发新型作战管理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和多种传感器的能力,可配装驱逐舰。
No.5 欧盟发布新版《海上安全战略》
3月,欧盟发布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海上安全威胁”为主题的新版《海上安全战略》。这是继2014年发布首版后首次更新,旨在进一步增强欧盟国际作用和进入“争议”海域的机会,为维护海上安全利益提供指导。文件提出,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欧盟应采取更多行动,重点是协调欧盟成员国及合作伙伴,共同维护欧洲周边海域的安全与稳定。为实现上述目标,欧盟2024年将开展年度联合海上演习、扩大欧盟海上利益区域、加强成员国和伙伴国之间的合作等,包括定期开展海上联合军事训练,模拟港口停靠、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联合侦察和情报共享活动。
No.6 意大利公布2023-2025年海上防务能力建设重点
11月,意大利国防部长介绍了基于2023-2025年国防规划文件的预算和计划使用情况。
水下装备:通过新兴和颠覆性技术加强水下机器人、无人系统等反潜和情监侦能力;为新型长航时大型无人潜航器项目设置2.543亿欧元预算(分13年);授予芬坎蒂尼造船公司第3艘U212NFS潜艇建造合同,并将在役潜艇服役年限延长至2040年;加强海底战能力;为新一代水雷舰艇配备一系列空中、水面和水下系统。
水面舰艇:为建造中的2艘反潜型“贝尔加米尼”级护卫舰配备完整的反潜套件,并设计建造2艘改进型“贝尔加米尼”级护卫舰;设计建造3艘新型近海巡逻舰;采用能力更强的模块化多用途巡逻护卫舰/欧洲巡逻护卫舰取代“指挥官”级巡逻舰。
其他:研发采购新型舰载无人机,以加强舰艇巡逻能力并减轻有人飞机负担,总预算预计1.917亿欧元,其中2023-2024年拨款2160万欧元。
No.7 美海军同步打造信息、网络、决策优势
2023年,美海军发布多份网络信息领域战略文件,同步打造信息、网络、决策优势。
三大设计概念旨在加强信息环境建设。1月以来,美海军部首席信息官签发优化云信息环境、采用企业化服务、实施零信任网络架构等3大设计概念,对应落实《信息优势顶层设计概念》(2022年9月签发)明确的3个目标。系列文件提出简明可行的指导方针,为相关人员在使用、购买、设计产品与服务时提供决策依据,加快美海军部信息环境数字化转型。
《决策优势愿景》旨在改善决策流程与环境。7月,美海军对外发布《决策优势愿景》,提出从以项目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动态数据驱动、结果导向的管理模式转变,利用有限国防经费,加快决策流程的创新和现代化,巩固大国竞争优势。美海军部增效办公室将作为管理模式转型的牵头部门,负责整合国防部、海军部战略优先事项等,并以“整合、赋能、提升”为原则,开发跨机构数据分析环境,搭建绩效管理基础架构,提供支撑战略决策的高质量数据及分析工具,将数据分析、决策制定、结果评估打造为一个连贯流程,打破传统信息壁垒,推动各项增效改革措施落地,最大限度增强战斗力和杀伤力,提高部队战备水平。
《海军部网络战略》明确非动能手段是大国冲突的致胜关键。11月,美海军发布首版《海军部网络战略》,将作为实现海军网络空间优势愿景和信息优势愿景的网域行动指南,提出7个重点工作方向:一是加大招聘力度,加强人才管理与培养;二是制定统一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定期组织开展对抗性评估,加强网络战备;三是加强对软硬件、信息技术服务的自动化风险识别与管理,推动实施零信任网络架构,保护网络资产;四是加强网络攻击应对处置能力演训演练,增强工业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网络态势感知能力;五是打造专业化网络战部队,将网络作战能力融入兵棋推演、作战演习,推动一线部队综合运用网络战、电子战、信息战等非动能攻击手段;六是鼓励相关企业、机构参加威胁共享计划,支撑国防部及时掌握网络入侵威胁情况,保护国防工业基础;七是全面加强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军地单位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网络攻击事件信息共享与应对机制。
《海军现代化信息生态系统蓝图》明确建成现代化信息环境的优先事项。11月,美海军作战部副部长签发《海军现代化信息生态系统蓝图》,定义了支撑未来作战的信息架构特征,提出信息生态系统现代化、零信任网络架构实施、网络战备转型3大战略优先事项,明确将于2028财年结束前建成现代化信息生态系统,以确保信息跨部门、跨层级高效流转,充分发掘信息优势潜能。主要举措如下:一是搭建信息生态系统基准架构(涵盖技术业务管理模型、投资组合产品线等),提高跨部门人员沟通效率与信息交互水平,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二是加强数据管理,依照概念设计、逻辑分析、物理实现3个阶段,构建主数据模型,改造甚至淘汰无法满足跨部门/机构数据共享、安全访问需求的数据平台;三是提高微服务的内部透明度和复用水平,初步将微服务按软件、数据、安全、平台、基础设施划分为20个方面、90子项,各部门围绕具体需求,选取并组合形成解决方案,确保服务交互、逻辑关连、数据流程符合统一架构要求。
No.8 英国海军发布《人工智能路线图》
9月,英国海军发布《人工智能应用路线图》。这是英国首个军种层面的人工智能路线图,旨在加速战略目标向实战能力转化,实现持久海上优势。文件一是提出了4大人工智能应用目标:①通过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杀伤力;②通过部署人工智能工具,提高业务运行效率;③改进流程、完善基础设施,以持续、快速、大规模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能力;④定期演示人工智能相关能力。二是提出了3方面发展建议:①围绕支撑海上作战概念开发,确定了6个可利用人工智能优先赋能的领域和6项重点支持的高价值、探索性项目;②识别了采办机制、保障活动、管理等7项加速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驱动因素;③创新提出了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5条组织管理措施。三是提出了未来5年发展路线:第一阶段(2年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部分作战能力,建立并开发支持人工智能能力的基础设施、管理流程;第二阶段(第2-3年)部署可靠、安全和有效的人工智能软件,缩短开发部署周期,实施标准化采办流程;第三阶段(第3-5年)识别、缩小潜在应用领域能力差距,对相关新兴技术实施快速采办流程。
No.9 美国会批准多项AUKUS核潜艇合作关键条款
12月,美国会审议通过《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计划为国防部和能源部提供8863亿美元资金支持,包含多项影响“美英澳同盟”(AUKUS)的关键条款,尤其第8卷第1351条正式规定“AUKUS潜艇军售授权法”。
具体包括:一是授权向澳出售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2艘现役第四批次艇、1艘新建第七批次艇),但需满足不降低美军水下能力、符合外交政策和安全利益、促进AUKUS伙伴关系等合规性要求及美扩大潜艇工业基础的前提;该授权有效期为20年,若澳决定增购“弗吉尼亚”级潜艇,需美国会通过新立法授权。二是2027年开始为澳斯特林潜艇基地建立“西澳潜艇轮换部队”,同时授权澳、英造船厂对涉及美英澳同盟“潜艇安全活动”的美潜艇进行“任何维修或翻新”。三是允许澳军事和文职人员进入美潜艇及相关造船厂参观和培训,以提升专业技能。四是建立可从澳稳定获取资金及扩大潜艇工业基础的机制,授权创建“潜艇安全活动账户”,可将澳存入该账户资金转至美国防部,用于常规采购。此前,澳已承诺提供30亿美元用于加强美英潜艇工业基础。
同时,根据第1333条要求,法案颁布后一年内,国务卿应与国防部长、有关机构负责人协调,每两年提交一次AUKUS伙伴关系的报告,涵盖战略(寻求弥补的军事能力差距、概述AUKUS核潜艇相关总成本,详细解释介入澳工业基础如何有助于加强美在亚洲的战略地位、澳海军基地作为潜艇部署选项带来的军事和战略利益,详细评估澳攻击型核潜艇对美在印太地区防御和威慑的贡献度)、AUKUS伙伴关系推进情况(包括支持澳发展攻击型核潜艇的进展及水下能力、量子、人工智能、先进网络、高超和反高超、电子战、创新、信息共享等8项先进技术方面的合作进展)。
此外,首次要求海军部每半年提交一份关于潜艇维护和战备情况的简报,汇报潜艇维护活动概况、“船厂基础设施优化”计划及其对核潜艇基地级维修的影响、如何从其他海军项目吸取经验应用于潜艇维修工作、潜艇维护和战备所需政策或资源方面的立法建议等。
No.10 美海军陆战队发布《设施与后勤2030》
2月,美海军陆战队发布《设施与后勤2030》,是继《兵力设计2030》《人才管理2030》《培训和教育2030》之后第4份战略文件,将为海军陆战队变革设施和后勤相关能力和韧性提供依据,以更有效地支持联合部队,同时降低作战风险。针对海军陆战队面临的后勤补给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无法全面支持未来部队、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等挑战,文件提出了五大解决方案。一是建立全球后勤态势感知,需开发工具协助指挥官可视化后勤资源,能根据作战威胁、后勤站点和补给需求提供分配选项。二是多样化分布,创建可用的方法、节点和模式,灵活提供后勤保障,满足分布式部队在对抗环境中的作战需求。三是提升安全补给能力,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四是加强战备,将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未来部队的关键需求相统一,确保海军陆战队能应对当前和未来威胁。五是培养专业后勤人才,将作战和部署经验纳入教育训练课程及后勤概念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