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重新调整海军指挥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2024-01-19
2023年12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当日起俄海军四支主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一支分舰队(里海分舰队)重归海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管理,同时北方舰队剥离辖区内非海军部队的指挥权,解决军区、海军司令部双重指挥的繁冗复杂问题,重构俄专家所说的“更简单、更清晰、更连贯、更可靠、更具操作性的海军指挥体系”,以确保在战时充分发挥军种效能。
一、改革前:除北方舰队外的其他舰队由所属军区指挥管理
2010年俄罗斯将六个军区整合为四个,即西部、南部、中部、东部军区,并在各军区内组建联合战略司令部,实现战略方向、战区(军区)、战略司令部三者统一。联合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辖区内三军种(陆军、海军、空天军)的大部分部队,两兵种(战略火箭兵、空降兵)及三军种其他部队由总参谋部指挥。经上述改革,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将作战指挥权移交至各舰队所属军区和总参谋部,仅留有军种建设、战训、保障等职能。俄罗斯形成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由西部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指挥管理,太平洋舰队由东部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指挥管理,黑海舰队、里海分舰队由南部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指挥管理的格局。
由于北方舰队主辖区是极为重要的北极地区,2014年12月1日正式退出西部军区辖区,并在其基础上组建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该司令部由国家国防指控中心直接领导,等同于具有军区地位,其接管了其他军区驻北极地区的部分陆军、航空兵、防空兵部队等,统一指挥和协调从摩尔曼斯克至阿纳德尔地区的军力,从西北、北方两个方向负责俄北极扇形区的防御。根据俄普京总统命令,北方舰队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升级为独立的军事行政单位,成为继中央、西部、南部、东部之后的第五军区。
二、改革原因:经俄乌冲突实战检验,海军指挥体制存在问题
俄罗斯海军专家认为,谢尔久科夫任国防部长时做出的军事改革决定存有问题,由于军区地面部队指挥官缺乏对海军舰队的了解和海上行动经验,无法充分统筹海军兵力、高效指挥海军作战。上述问题在俄乌冲突期间凸显,加之装备规模不足、技战术性能不高等问题,俄罗斯海军未能充分发挥该军种的重大作用,出海执行任务期间、靠港卸载物资期间、休整停泊海军驻地期间均曾遭到乌克兰军队打击,战损较重。
三、改革后:所有舰队重归海军总司令部指挥管理
从2023年12月1日起,俄罗斯将四支舰队、一支分舰队从所属军区剥离,重新由位于圣彼得堡的海军总司令部指挥管理,同时海军总司令部将在莫斯科新建指挥中心,将舰队所有指挥渠道集中于此,解决当前指挥系统效能低下的问题。当前海军总司令部总人数不足300人,近期暂无扩大编制的计划。苏联时期设在莫斯科的海军总司令部人员约为1500人。
此外,鉴于乌克兰方向安全态势难扭转,以及芬兰入北约后会使俄边境安全局势恶化,俄罗斯计划新设莫斯科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出于优化俄军组织结构的考虑,北方舰队从2023年12月1日起,其管辖科米共和国、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摩尔曼斯克地区、涅涅茨自治区等地的陆军、航空兵、防空兵部队将转隶列宁格勒军区。
四、分析认识
俄罗斯根据当前海上安全威胁的变化及俄乌冲突中海上行动的教训,对海军指挥体制和作战部署进行系列调整。在指挥管理方面,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强调,此次改革海军并非走极端进行“独立”,未来在执行反两栖、反潜等重要任务时,仍与地面部队司令部协同,保证跨军种联合作战顺利开展。此外,2023年4月俄国防部还更换了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计划将太平洋舰队活动区域从鄂霍茨克海向外延伸,以及强化波罗的海舰队战备和战力,应对芬兰正式加入北约后的安全局势升级,在多面受敌局面下确保加里宁格勒,以及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边界地区的安全。
(蓝海星: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