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依据俄联邦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命令,俄军在既有无人机作战部队基础上正式组建“卢比孔”前沿无人装备技术试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不仅是俄军无人作战技术试验与验证的专门机构,更是其无人作战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承担无人作战技术实战化、规模化与体系化应用的重要任务。8月28日夜间俄军无人艇首次成功击毁乌克兰海军侦察舰的行动中,便有该中心的参与。
1、核心任务
一是技术试验与装备研制。负责前瞻性无人机系统的技术验证与作战试验,推动新型无人平台及其配套系统的实战应用与迭代优化。技术研发与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人民国防工业”体系,经中心评估筛选的可行方案将加速实现规模化量产与列装。
二是作战执行与战术验证:编配专业无人机操作员团队,遂行对乌军装甲目标、通信节点、临时驻地及敌方无人机的精确打击任务,承担高频率、高烈度的前线作战职能,持续对敌形成高强度压制,显著削弱其作战意志。
三是人才培养与能力输出:建立系统化的无人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涵盖基础操作、战术协同与高级教官培养,形成从一线操作员到高级教官的完整人才梯队,持续向俄军各部队输出无人作战能力。
2、作战编成
中心现有编制规模逾千人,多为从其他作战部队抽调的人员,下设6支战斗分队,构成涵盖作战、技术、保障与情报支援的综合作战单元。其编制结构包括:无人机操作员与战术分队,工程与技术支持小组,通信、电子战与后勤支援单元,医疗、侦察与战场分析人员。该结构确保中心具备独立执行复杂作战任务的能力,同时具备高效的技术保障与战场适应性。
3、配装武器
中心列装了“闪电”固定翼无人机、“柳叶刀”与“库布”巡飞弹、“渡鸦”侦察无人机、VT-40型FPV无人机等空中作战平台,以及"风雪"无人艇等水面装备。这些装备覆盖侦察监视、精确打击、电子对抗等多重功能,既可通过固定翼无人机实施大范围情报侦测,又能依托游荡弹药对高价值目标实施精准毁伤,配合FPV无人机灵活打击近距离目标,同时利用无人艇拓展水上作战维度,形成立体化、多场景的无人作战体系。
4、作战绩效
自组建以来,中心在乌克兰战场展现出显著的作战效能。根据俄国防部官方数据:
截至2024年10月,中心所属分队在数月内累计摧毁乌军400余件武器装备,打击约800个地面目标,作战区域覆盖顿涅茨克、别尔哥罗德与库尔斯克方向;
至2025年8月,中心一年内摧毁乌军各类武器装备逾5000件,其中包括3700余辆高机动越野车、4000套通信与电子战设备、4.4万架FPV无人机及1.35万处军事基础设施;
2025年夏季,中心参与夺取30余个居民点的作战行动。
5、西方评价
中心的作战表现已引发西方高度关注。2025年9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刊文指出,中心已成为“俄军前线最高效的作战单元之一”,其对乌军后勤体系的持续打击已造成显著战术压制。文章援引乌军前线官兵表述称,因中心操作员的高频打击,乌军在卡车、装甲输送车等运输平台上已出现严重短缺,弹药与人员轮换能力显著下降。
乌克兰航空侦察支援中心创始人玛丽亚·贝尔林斯卡娅亦公开呼吁乌军借鉴中心经验,指出其在无人机操作员培养与战场运用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她表示:“因为俄军中心的存在,我们正逐步失去战场感知能力。侦察无人机接连被击落,操作员损失严重。再先进的无人机,若无高水平操作员,也会失去作战意义。”小结:在现代战争形态下,“人机一体”综合作战系统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该系统要求人员、装备、技术及战术等各要素高度协同、同步进化。俄罗斯正聚力相关优势取得突破,其专门设立的“卢比孔”无人机前沿技术试验中心,既是战场经验的深度分析平台,也是技术升级的前沿枢纽。该中心通过持续推动装备技术迭代与战术应用创新,构建起一套令敌方难以有效反制的技术优势体系。但俄仍认为,无人装备绝非战场“万能替代者”,那些充斥科幻想象的机器狗冲锋、无人机群漫天盘旋的场景短期内不会出现。无人装备始终无法取代人类战士,任何先进技术的发展都难以在短期内抹去战士不可替代的价值,而组织复杂作战行动,更是一项需要综合统筹、动态调整的艰巨管理任务。
(科荟智库: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