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夜间,俄罗斯海军在多瑙河三角洲水域使用无人艇成功击沉乌克兰海军“辛菲罗波尔”号侦察舰。这是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首次通过无人艇击沉舰艇,标志着其无人艇实战应用能力的突破。
一、乌克兰无人艇的早期威胁与俄海军应对困境
2022年9月起,乌克兰海军将无人艇作为非对称作战核心手段,频繁袭击俄罗斯黑海舰队舰艇、克里米亚大桥、海上石油平台等军民目标。尽管俄方尝试通过直升机拦截、舰载武器反击及无人机追踪等方式应对,但受限于无人艇体积小、机动灵活的特性,传统拦截手段效果有限。最终,俄海军被迫收缩行动范围,主力舰艇基本中止黑海出海行动,仅依托新罗西斯克远端基地实施远程导弹对陆打击,海军常规作战效能被显著抑制。
二、俄罗斯无人艇的追赶与技术局限
面对乌克兰无人艇的持续威胁,俄罗斯自2022年后加速推进无人艇研发,从近乎零基础起步,陆续推出“测量仪”“马林”“海鳝-300”等型号。其中,核心研制企业金吉谢普机械制造厂于2025年中旬并入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成为造船“国家队”的一员,并于同年7月启用无人艇生产中心,配套建设综合测试系统(可覆盖控制与数据传输全链路验证)。然而,受限于卫星导航能力不足与批产能力约束,当前俄罗斯无人艇的实际使用距离较短,此前成功战例仅为第聂伯河桥区的自爆攻击,尚未实现对敌方舰艇的有效毁伤。
三、首例战果:对“辛菲罗波尔”号侦察舰的打击
2025年8月28日军事行动中,俄军无人艇成功打击长期难以摧毁的乌海军“辛菲罗波尔”号侦察舰。俄官方未公布具体无人艇型号,但媒体推测大概率采用经国防部2024年设立的"鲁比肯"先期无人技术试验中心测试的型号。“辛菲罗波尔”号为乌克兰海军主力侦察舰,由基辅“列宁锻造厂”承建(原502EM型民用拖网渔船),2017年改装为侦察舰,2019年下水,2020年1月海试,排水量1220吨,人员编制29人,自持力28天,配装“白铜”雷达站、Rohde&Schwarz宽带测向天线、30毫米舰炮及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任务是对俄军实施电子侦察与数据搜集。
此前俄军曾多次尝试摧毁该舰:2024年12月,“伊斯坎德尔”导弹曾命中目标,但仅造成部分损伤,该舰仍自行返回敖德萨母港。此次无人艇攻击则直接达成击沉效果,乌克兰海军发言人德米特里•普列坚丘克证实,事件造成1名船员阵亡、数人失踪。
四、小结
相较于传统导弹,此次无人艇作战具备战术优势:其一,成本仅为超声速反舰导弹的十分之一,效费比突出;其二,可灵活渗透至多瑙河三角洲等复杂浅水区域(此类地形限制导弹效能发挥);其三,通过实战验证了目标识别与毁伤评估能力,为后续大规模应用积累技术经验。若俄罗斯海军实现无人艇规模化部署,可对乌克兰沿海军事设施形成有效威慑,限制其驻泊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关键基地,阻断军用物资补给通道,同时,能够精准打击乌克兰从英国、美国、法国及瑞典接收的现役舰船,以及正在土耳其建造的新型舰艇,进一步削弱其海上作战潜力。
(科荟智库: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