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船舶与海洋智库  >  国家安全与军事建设  >  研究动态 > 正文
韩国海军计划开发舰载无人机
来源:科荟智库     日期:2025-08-29    字体:【大】【中】【小】
  2025年7月8日,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在韩国国会主办的“第八届朝鲜海峡胜利研讨会”上宣布,该公司已正式启动舰载无人机的研制工作。 这款舰载无人机实质上是韩国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军级监视无人机”(Next Corps Surveillance UAV,NCUAV)的海军改进版本,专门针对航母作战需求而设计。该舰载无人机目前处于早期概念设计阶段,正在与韩国海军合作开发,但韩国海军等采购机构尚未发布正式需求。

   一、发展背景
  过去20年间,韩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发展航空母舰,但因预算和技术限制屡遭挫折。在此背景下,韩国海军可能转向发展无人机航母、无人舰载机和舰载有人无人综合指挥系统。

   二、性能特点
  该舰载无人机是一款多功能无人机,可遂行支持空对空作战、对地攻击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等多种任务。
  1、主要参数
  •最大起飞重量:约6吨
  •作战半径:300海里(482千米)
  •有效载荷:800千克
  •最大速度:≤0.6马赫
  •尺寸:该机为中型固定翼飞机,长7-9米,翼展10米。其尺寸与KT-100教练机相似
  •动力系统:采用高效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2、设计特点
  该机型首要特点是机身设计充分考量舰机适配性:
  隐身能力,配备内部武器舱,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
  强化起降系统,采用加强型起落架与尾钩结构,适应航母着舰需求。
  弹射兼容性,支持电磁弹射起降,也可适配常规航母的弹射系统。韩国计划分阶段推进电磁弹射装置研发。初期开发8吨级弹射系统,满足当前舰载无人机需求;远期升级至20吨级,以支持更重型舰载机的弹射作业。
  第二个特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更换任务设备。该无人机可根据作战需求更换机头模块,适配不同任务载荷,例如:
  空战任务,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
  对地攻击任务,搭载光电瞄准系统(EOTS)。
  未来改进型还可能整合海上搜索雷达,增强对海探测能力。这种模块化设计提升了任务灵活性,使无人机能够快速切换作战模式,适应多样化战场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具备多武器适配与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该舰载无人机主要作战特性包括:
  远程空战能力,搭载欧洲导弹集团(MBDA)研制的"流星"远程空对空导弹,可进行远程空战。
  无人机集群作战能力,可搭载多架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小型空射无人机,具备空中指挥控制功能,可作为无人机集群的指挥节点。这一设计使单架无人机既能独立作战,又能指挥无人机编队执行更复杂的作战任务,显著提升了作战效能和任务灵活性。

   三、结语
  目前,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正在对“下一代军级监视无人机”进行改进设计,以适配海军作战需求。改进内容包括强化机身结构以适应航母着舰条件,并增加舰载弹射起飞能力。
  从韩国公布的数据来看,这款舰载无人机在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有效载荷能力和空战性能均优于土耳其的“红苹果”(Kızılelma)舰载无人机,同时还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若该项目研发成功,韩国将成为继美国、土耳其之后第三个喷气式舰载无人机的国家。
  由于“下一代军级监视无人机”目前尚未量产,因此并行推进的舰载无人机的项目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舰载型号最终作战效能指标能否达成仍需持续跟踪评估。

(科荟智库:任悦琴)